本世纪最强烈的地震之一震撼了俄罗斯海岸,波及太平洋的广大地区。海啸警报被迅速发布,覆盖了包括阿拉斯加、夏威夷和美国西海岸在内的多个地区,警报范围甚至延伸到远至新西兰的岛屿。尽管大多数地区的警报级别已被下调,但由于后续可能出现更多余震,相关警告仍在持续生效。智利的海啸警报也有所升级,将其长达6400公里的太平洋海岸线大部分区域提升至最高警戒级别。
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,此次地震的震级为8.8级,震中位于俄罗斯远东的堪察加半岛附近。地震发生的时间为当地周三凌晨,而此时在美国的时区里仍是周二。由于震中位于海域,强烈的地震引发了规模庞大的海啸波动。俄罗斯的港口城市北库里尔斯克,人口约2000人,几乎瞬间被海啸淹没,城市的景象在顷刻间变得扑朔迷离。
展开剩余76%海啸本身是由多种自然现象引发的,除了地震,它还可以由海底火山爆发或者海底滑坡所造成。海底的地震导致海床的剧烈上升与下降,使得海水产生强烈的波动。海洋中的能量通过这些波动转化成一波又一波的海啸浪潮。人们常误以为海啸仅是一波汹涌的浪潮,但实际上,海啸往往是由连续的多个波浪组成,像是潮水不断上涨一样冲击着海岸。
阿拉斯加国家海啸预警中心的海啸协调员戴夫·斯奈德指出,海啸在深海中以惊人的速度传播,常常能够达到每小时数百英里的速度,这相当于喷气式飞机的速度。然而,当这些波浪接近岸边时,速度会逐渐减缓,并开始积聚力量。“这些波浪可能在几分钟内便抵达震中附近的陆地,而跨越整个太平洋可能需要几个小时。”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与海洋的深度有很大关系——在深水中,它们传播得更快,而在浅水中,速度则大打折扣。
当局敦促斐济、萨摩亚、汤加、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以及所罗门群岛的民众远离海岸线,直至海浪平息。有些海啸的规模较小,未必会造成严重破坏,但也有一些海啸则能带来毁灭性影响。2004年12月,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9.1级地震,随之而来的海啸摧毁了东南亚和南亚的众多村庄、港口和旅游胜地,约23万人丧生。又比如2011年3月11日,日本发生9.0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,造成了约2万人死亡,甚至引发了福岛核电站的泄漏事故。
美国地质调查局确认,此次8.8级地震成为本世纪四大最强地震之一。南安普顿大学物理海洋学研究中心的首席教学研究员西蒙·博克索尔表示,这也是有记录以来全球第六大地震。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堪察加半岛分支机构已警告称,科学家预计余震的震级可能达到7.5级。此次地震发生在著名的环太平洋火山带上,这一区域是全球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带之一,超过80%的强震都发生在这里,因为多个板块在此交汇,并且周围有大量活跃的火山。
虽然并非所有地震都会引发海啸,但此次地震却引发了一连串的海啸波,震中位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沿岸,波浪逐渐扩展至更远的地方。日本气象厅也对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发布了海啸预警,17个地区已接到3米海浪的警告。博克索尔进一步解释道:“这就像把一块巨大的石头扔进水中,然后观察水波扩散开来一样,海浪会从震源四散开来,产生强烈的水花。”这些海浪的规模可能并不算巨大,但它们依旧会在沿海造成一定的洪灾,倘若没有及时撤离高地,民众的生命将面临极大的威胁。
到目前为止,地震的影响范围依然在扩大。据报道,堪察加半岛地区的海啸波浪高度已达到3至4米,而在旧金山,海啸浪高约为2至5英尺。其他地区的海浪相对较小。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出,初步报告显示,日本太平洋沿岸的核电站并未受到影响。与此同时,距离震中最近的俄罗斯区域遭遇了严重破坏,相关当局已展开紧急疏散工作,宣布多个区域进入紧急状态。尽管几人受伤,但伤势不重,目前尚未有重大损失的报告。
在余震的威胁下,整个环太平洋地区进入了海啸警戒状态。美国西海岸及加州北部部分地区的海啸警报依然有效。北美太平洋沿岸的多个区域,包括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至美国西海岸再到墨西哥,都已经发布了海啸警报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